硫铁粉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方案测试
2001年,特大洪灾导致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流域铅钵硫铁矿区约1万m3的尾砂和硫铁粉冲入沿江的农田,致使613hm2良田遭受酸化和重金属污染,其中约30%的农田土壤酸化且受中轻度铅污染。该地区污染农田面积大,土地利用率极低,农作物产量低、品质差且重金属超标,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安全及民众健康。本文选择大环江流域有代表性的铅污染且酸化农田为研究对象,通过前期的探索性试验确定化学改良剂为石灰与氢氧化纳,配合施用当地常见的有机肥;另外,选定根系发达、生物量大且生理耐受能力强的优质牧草(皇竹草)及当地一种主要经济作物(甘庶)为供试植物,研究碱性化学制剂一有机肥对土壤酸化与铅污染农田的改良效果,并分析种植牧草与甘庶的健康风险,旨在探索适宜这类铅污染且酸化农田的安全利用模式。
1 材料与方法
1.1 试验区概况
试验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大环江沿岸(东经 107°51’~108°43’,北纬 24°44’~25°33’),气候类 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 19.9 ℃,年日照数 为 1392 h,年降雨量 1389~1750 mm,年平均白霜日为 6.5 do 红壤是当地的主要土壤类型o
前期调查发现耕层(0~20 cm)土壤呈酸性,平均 pH 值为 4.99(4.01~6.32);耕层 Pb 含量为 256 ~309mg·kg-1,平均值为 279.06 mg·kg-(1 n=36),超出我国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(土壤全 Pb<250 mg·kg-1,pH 6.5),是广西土壤 Pb 背景值(23.16 mg·kg-1)的 12.0 倍。 试验区农田土壤出现酸化,且遭受一定程度的 污染。试验区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其他重金属元素。
1.2 试验方案与样品采集
1.2.1 土壤改良材料选择
石灰:采自环江县水源镇温平石灰厂,pH 值 13全 Pb 15.5 mg·kg-1。
氢氧化铀: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, 全 P25.5 mg·kg-1。
有机肥:采自环江县大才乡新坡村木连屯,经干,pH 值 6.5,全 Pb 7.46 mg·kg-1。
蚕沙:采自环江县思恩镇文化村下兰屯,经风干pH 值 9,全 Pb 1.93 mg·kg-1。
1.2.2 供试植物
皇竹草(Penni etum hydridum): 新型皇竹草,面由当地牧场提供。
甘煎(sαcchαrum officinαrum):台优 25 号。